坚持立德树人 立足务实创新 推进关工委工作从常态化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来源:关工委 撰稿: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1-6-1 16:44:18 浏览次数:9563
坚持立德树人 立足务实创新 推进关工委工作从常态化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在全省普教系统关工委年度工作会暨县(市、区)联系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吴向洋
(2020年12月6日)
近年来,在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区教育局党政的领导下,区教育系统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教育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着力抓好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职工思想道德品质与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坚持以优质化建设为统领,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着力在创特色、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纵深发展。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被南京市关工委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南京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和离退休教师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第四届“工作创新奖”。
一、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关工委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各级党政的号召,通过网络、微信群等载体在第一时间向各中小学关工委转发省关工委《关于切实做好全省关工委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校关工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防疫抗疫作为非常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展现“关工人”的责任担当。全区退休教师积极响应关工委的号召主动参加疫情防控,积极协助学校、社区做好防控工作。如六合中专校退休党员教师王春荣、薛源夫妇,他们情牵疫区,主动捐献一万元。薛源老师还主动走上疫情防控志愿岗,每天开着车打开喇叭环绕着马鞍社区“走街串巷”进行宣传近7个小时。为展现前线“抗疫”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张家鼐、柏志超、刘其文等一批老教育工作者,通过创作诗词书画等形式,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等网络平台上展示,以艺抗“疫”,弘扬正能量。
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作推进。在疫情严重的假期中,我们指导各中小学关工委通过网络、QQ、微信等线上方式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们顺利地度过史上“最长寒假”。学校复学后,我们指导各校关工委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宣传活动。例如六合高级中学举办“我与武汉抗疫”主题报告会,邀请援鄂医疗队的医生为同学们讲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故事。双语小学、乌石希望小学等学校邀请南京市“最美医护工作者”“最美逆行者”为同学们作国旗下讲话,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二、巩固提高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的成果,正式启动优质化建设
我们坚持立足学校,将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巩固提高工作落在实处。2013--2015年,我们按照《南京市中小学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各类学校关工委进行考核认定,至2015年底,全区47所学校全部成为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从2016起,我们连续4年开展“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评选工作,目前已有33所学校获得“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占学校总数的70%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化“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一方面继续研究解决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已经获得“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和“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的单位,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回头看”,促进常态化建设在高水平上运行,夯实优质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重点抓好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与优质化建设的衔接工作,正式启动优质化建设。今年以来我们以推进关工委工作“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为抓手,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指导,鼓励常态化建设基础扎实的中小学关工委再接再厉,不失时机地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在此同时,我们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试点,从而由点到面正式启动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程。
三、创新“讲师团”工作,助力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
一是优化队伍。思想道德讲师团成员一直以老领导、老教师为主体,今年以来我们又吸收了部分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在职名师、名校长为成员,从而使讲师团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这支新老结合的队伍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不同需求。
二是优化课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和青少年需求选择课题,着力打造精品教育项目。其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少年中国说》、《弘扬爱国精神,做新时代青年》、《坚守制度自信——从中美疫情防控看中国制度优势》等讲稿被上级关工委的评为精品教育项目。
三是深化“菜单式”服务。通过“六合教育”网,公布《六合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讲师团2020年课题菜单》,按需求按计划进行宣讲,不断提升宣讲质量,提高宣讲效果。一年来,思想道德讲师团共举办讲座22场,受益师生达11000多人次。
四是创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需求,我们和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联合创建了六合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先后聘任了两批讲师共49人。这支以名特优教师和学校领导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讲师团队伍,为提高全系统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为主体,我们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了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2020年共举办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60多场次,覆盖了全区所有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受益家长达18000多人次。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既有效地配合了学校教育,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创新“校站结合”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惠民工程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关工委《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水平的意见》,坚持把校站结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区教育局与区关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校外教育辅导站水平的实施办法》、《关于聘请优秀在职教师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0年全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选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联合召开了“校站结合”工作推进会、主城区“校站结合”挂钩共建对接协调会,联合举办了校外辅导站电子阅览室辅导员培训班等,强力推进校站结合工作,并着重在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一是建立校站结合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校站结合的组织网络。在区级层面设立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在街镇层面设立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在学校与社区(村)层面,联办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社区(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站长一般由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副站长则由挂钩学校的副校长担任,主要负责辅导站的教学业务工作。
二是建立校站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校站沟通联系与互动合作,学校与社区(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三是建立校站结合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把校站结合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及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纳入在职教师绩效考核和专项考核。区教育局和区关工委还联合制定了考评激励制度,定期对工作成效突出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和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奖励。
目前我区已有40多所学校与136个社区(村)结成对子,联办共建辅导站。800多名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全区校站结合覆盖率和在职教师进站率均达到了90%以上。广大辅导员在辅导站无偿地为少年儿童进行文化、艺术、科技等知识的辅导,既促进了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树立了六合教育的良好形象。校站结合工作已成为六合教育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普遍好评。
在校站结合的工作中,我区还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马鞍中心小学将校外教育辅导站延伸到自然村,开办的“乡村流动课堂”,获得六合区社会创新一等奖和江苏省志愿服务三等奖,同时被市委组织部拍成专题片推荐参加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樊集中科希望小学退休教师吴在刘,急留守儿童家长之所急,主动在自己家里举办校外辅导点,义务为附近的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8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他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最美六合人”、“南京好市民”、2018年南京市“新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南京”2018年度人物,同时被省文明办推荐为“中国好人”候选人、被江苏省委老干部局推荐为江苏省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候选人;国家级媒体《光明日报》还作了题为《育人初心守护童心——记江苏六合乡村教师吴在刘》的报道。
五、办实事、做好事,倾情帮扶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一是积极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多年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开展与南京市建宁中学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其中我区每年约有6名左右的学生。区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人员主动请缨,每人接受1名在建宁中学就读的六合籍学生“手拉手,交朋友”的结对任务。我们严格按照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提出的要求开展活动,在寒暑假期间通过登门访问、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使学生离校不离教,不断增强自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关工委学习市里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普遍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重点帮扶贫困生、学困生、孤残生、心理缺失生、行为偏差生等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区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人员的主动作为,也给基层学校关工委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是坚持开展“爱心资助”活动。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贫困生、孤残生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全面的关心和帮助。两年来,共募集捐资助学款120多万元,受益学生达3500余人次。六合高级中学关工委十几年年如一日,每年捐款3000多元资助乌石希望小学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瓜埠小学、双语小学等学校的老教师积极捐资,建立贫困学生爱心基金,每年定期开展爱心资助活动。六合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戴坚白设立“戴坚白爱心助学金”,每年拿出4万元资助8名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原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退休教师刘红妹与马鞍中心小学大圣校区签订为期10年的捐赠协议,每年为20名孩子每人送上1000元的助学金和学习用品。
六、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扩大关工委的影响力
一是积极向各类新闻媒体投送稿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向市关工委“金金网”和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退教协《老园丁》等平台编发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的活动信息。2019年市关工委“金金网”登载我们编发的稿件579篇,2020年至11月底已登载我们的稿件789篇。六合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连续4年被市关工委评为优秀通联集体,1名同志连续4年获市关工委优秀特约记者称号。
二是坚持办好“自媒体”。以“六合教育·关工在线”和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季刊《园丁唱晚》为阵地,展示交流工作信息,促进系统关工委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三年来,我们共印发《园丁唱晚》工作季刊12期,约20万字;共编印《园丁唱晚》专辑3本,约30万字。《园丁唱晚》每期都发送给区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和各中小学,并与我省及上海、浙江、福建、安徽等省市有关区、县教育系统关工委交流。现在《园丁唱晚》已成为深受教育系统老同志欢迎的精神食粮。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引领,以优质化创建为标准,以实际成效为导向,不断丰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努力推动全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集中学习、研讨座谈、专题培训、撰写心得等形式,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五老”的关怀送到基层学校和退休教育工作者心中,进一步增强老教师做好关工委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大力宣传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分享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向全系统充分展现新时代“五老”队伍继往开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增强履行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用“五老”的典型事迹感染、吸引更多的老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三,积极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学党史、颂党恩”活动,回顾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尤其重点展示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国家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就。通过主题宣讲、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讲党的故事,谈国家的成就,说身边的变化,感党的恩情,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第四,扎实推进关工委工作优质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苏教办关[2018]3号),切实做好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与优质化建设的衔接工作,全面启动优质化建设工程。以“优质化”为标准,逐条对标找差,着力做强特色,尽快补齐短板,力争二年内实现优质化目标,推动关工委工作登上新的台阶!